公众号描述
(本文首发于陈亮嘴转型战略微信公众号,欢迎订阅!)
在中国农牧养殖行业,生猪养殖行业主要包括2种模式,一种轻资产模式,一种重资产模式。
前者以温氏股份、雏鹰农牧为代表。
01
温氏:公司 农户模式
有着养猪第一股之称的温氏股份,2018年生猪出栏量达2200万头,是养猪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不过,温氏通过公司 农户的商业模式,巧妙地将固定资产投资外包给了加盟农户、贷款银行和补贴政府。
公司 农户是一种典型的委外模式,温氏提供猪仔、饲料、疫苗、设备和技术,农户自建猪棚,温氏包销包购。这种商业模式,体现了3个特点:
第一,农户成为温氏的养猪代工厂、加盟商,助其规模迅速扩张,这也是温氏能出栏2200万头猪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温氏向农户承诺了包销包购,使农户规避了猪周期价格风险。同时,农户养猪由温氏垫钱购买相关物料,农户养猪成本负担减轻,可以养更多的猪;
第三,2200多万头猪的规模下,温氏对产业链上下游都有了强大的话语权。
以四川省仪陇县温氏合作模式为例:农户自建500头规模养猪场,圈舍投入32万元,每头猪养殖成本1 500元,合计107万元。与温氏合作后,圈舍可获政府与温氏补贴,自投只需19.8万元,同时农户没有养殖成本,只需向温氏交纳每头猪100元的保证金(只记账),总投入24.2万元,相当于自养成本的22.6%,优势明显。
不过,公司 农户模式也有显著的缺点——猪养在农户那里,相关质量、防疫监控存在空隙。当猪瘟发生时,公司猪苗、商品肉猪调运会受到影响,造成死淘率上升。
02
雏鹰:公司 合作方 农户模式
雏鹰模式是对温氏公司 农户模式的延伸,在公司和农户之间引入了合作方。
温氏的农户加盟,其特点是扩张快。但即便是有政府补贴和金融支持,农户自建猪棚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排除了一部分资金量有限的农户参与。
温氏股份自1983年创业以来,始终扎根农村,聚焦扶贫,专注农业,服务农民。通过首创公司 农户合作养殖模式,温氏带动农户(贫困户)合作养殖,脱贫致富。
截至2020年底,温氏在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400多家控股公司,合作农户近5万户,2020年公司合作农户总收益85.6亿元。2010-2019年,温氏合作农户养殖总收益累计562.37亿元。
自2016年以来,温氏积极响应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持续20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和长期以来熟悉农情贫情、直联贫困农户的工作优势,依托自身培育发展的产业与各地子公司资源,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激活了乡村养殖业发展内生动力。
2016-2019年,温氏扶贫覆盖贵州、云南、四川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6亿元,其中产业扶贫项目资金6.1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862个,累计帮助9850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27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表示,温氏将立足三农,以政策为先导,以产业为依托,筑牢脱贫成果
雏鹰注意到这个问题,创新性地把加盟者分成两类:一类是有钱,但不想出力的;一类是想出力,但没钱的。
公司 合作方 农户,在这样的三角关系里:雏鹰负责管理养殖场、办理牌照和手续、支付代养费用;合作方负责建设养殖场、设备投资、协调农户;农户负责育肥、养猪,从中赚取代养费。
此外,合作方出钱,除了赚分红,还能赚取猪场转让收益。
显然,雏鹰模式里的合作方,不像加盟商更像投资者。雏鹰模式,融资属性大于招商属性,金融属性大于经营属性,是典型的杠杆养猪。
而雏鹰作为雏鹰模式的裁判员,可以自己先把猪舍建起来,再转让给合作方。仅2015-2016年,雏鹰转让猪舍的收入就超过17亿元。
猪周期下行时囤猪场,猪周期上行时卖猪场,这是把猪棚当做房地产来经营。
可惜雏鹰因不恰当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严重的现金流问题,雏鹰模式开始淡出上市公司体系。
全产业链渗透,有效管控
温氏、雏鹰是轻资产模式的代表,与之相反,牧原股份是重资产模式的龙头老大——2018年,牧原生猪出栏量达1101万头,成继温氏股份后第2个千万头生猪出栏大王。
▌牧原:一体化自营模式
牧原在饲料加工、生猪育种、商品猪饲养等方面做了全产业链布局。相较温氏,牧原自营模式投资大、单体规模大,管控更有利,出栏量更稳定。
自营模式对疫情防疫也是最有利的。一体化标准养殖体系下,即便某一猪棚出现猪瘟,也能被立即隔离,不影响其他猪棚。而在温氏加盟模式下,某一地区发生猪瘟,则该地区全部活猪被扑杀。
因此,当猪瘟爆发时,牧原自营养猪模式就成为了猪肉价格维稳的核心力量。
在财务表现上,牧原自营模式,没有委托加工费这项成本,而是全部转换成支付给养殖员工的薪酬。
因此,牧原把员工薪酬计入管理费用,而温氏的委托加工费计入营业成本,这一区别,必然导致牧原的毛利率更高,温氏的毛利率更低。
同时,温氏的猪棚,大量由加盟农户自建,属于农户自有财产;而牧原猪棚属于公司自建,全部计入到固定资产一项。
一个轻资产,一个重资产,加上毛利率差异,资本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关键时刻更愿意为牧原买单。截至2019年9月25日,温氏股份市值在2000亿元左右,按其2018年生猪出栏量计算,每头猪折合约9000元;牧原市值在1500亿元左右,以其2018年生猪出栏量计算,每头猪折合约13 500元。
在资本市场上,牧原猪比温氏猪更贵。
这样的计算方式当然有不妥之处,不过却很有意思。须知,腾讯拥有约10亿用户,市值达3万亿元,人均用户市值约3000元左右,还不如牧原猪的零头。
03
新希望:混合模式
轻、重资产养猪模式在资本市场上各领风骚。而以新希望为代表,市场上还存在一种轻、重资产模式混合的养猪模式。
具体而言,新希望采用25%企业自养,75%公司 农户合作养殖模式。其中,一体化自养指商品猪育肥由公司自主经营,合作养殖模式则由企业向农户提供或出售商品仔猪,由农户育肥。
在公司 农户模式下,新希望针对规模猪场、中型猪场、家庭农场、散户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合作发展模式。
首先,针对规模猪场,在局部区域形成数个种猪繁育场到多个商品猪育肥场生产单元的聚集,即聚落猪场,单个聚落猪场年出栏商品猪30万~100万头。合作伙伴投入建设资金,解决土地、办理手续,新希望则负责猪场标准化建设,并提供融资、免费猪仔、饲料和技术支持。实现选种-育肥-屠宰加工-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经营。
其次,针对中小型猪场,推出新道路模式——不改变其所有权,为其提供管理服务;对于家庭农场,推出新六模式——新希望提供猪苗,交由家庭农场代养;针对散户猪场,通过技术服务,促使其向新道路或新六模式转变。
公司、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位联动,新希望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同时,作为全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饲料销售全国第一,在饲料成本上新希望与其他养猪企业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养猪赛道,万亿级市场规模,入局者众多,但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2018年,全国9大养猪上市公司市场份额占6.45%,市值分列一二位的温氏和牧原,也仅占3%和1%。
在市场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成长逻辑下,随着出栏量的提升,头部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但温氏目前行业规模最大,养猪,养鸡,养鸭,养牛等多个养殖板块。
有人说,温氏模式,才是真正的大规模模式。
04
温氏的公司 农户模式
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的办公室长期挂着一幅字画,上书发挥自身的能力,于社会有点作为。在这位国家级龙头企业掌舵人看来,这是公司创始人温北英所秉持的企业初心,也是温氏股份至今仍秉承的初心。
成立于1983年的温氏股份,1986年开始采用公司 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到2017年,在全国已经有5.54万个合作农户(家庭农场)。近十年(2008-2017年),温氏合作家庭农场获利超400亿元。
在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们看来,温氏模式有力地带动了农户发展,并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户共享发展成果。在乡村振兴中,温氏模式值得推广。
推动小农户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在贵州深入调研温氏模式后,对温氏模式赞不绝口,认为是企业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成功样本,非常符合我国国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特意深入调研了温氏股份在贵州的养殖基地。在他看来,温氏股份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把公司 农户的合作模式升级为公司 家庭农场的新模式,意味着合作农户的生产规模扩大,标准化程度加强,实际上是让小规模农户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名誉院长徐勇用共生关系的典范来形容温氏股份和其养殖户的关系。在他看来,小农户有精耕细作、自我负责的天然优势,企业则有集聚现代要素的天然优势,两种优势叠加共生,两者获得共同发展。
温氏模式的分配机制注重农户的利益
‘公司 农户’这个模式的关键点是公司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温志芬指出,即使在最危难的时候,温氏股份也信守承诺,承担市场风险。如2017年,尽管温氏股份养禽业亏损约20亿元,但合作养户的收益仍达到14亿元。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能否实现有机衔接,关键是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紧密,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种养户的收入是否能不断增加。在张晓山看来,温氏模式的分配机制不仅考虑股东、员工和客户的利益,也注重养殖户的利益。
柯炳生强调,企业的收益不是抢农民的收入,而是把这个饼做大,分配的时候要有一个合理分配的机制。
促使合作农户由生产主体成为市场主体
温氏股份采取温氏模式在全国各地开展精准扶贫,通过投资养殖项目,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贫困户的专业技能,让贫困户成为合作农户,或者聘请贫困户做一些简单的非技能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或者将项目的收益分给贫困户,从而达到精准脱贫的效果。温氏模式在全国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张晓山看来,最能体现温氏股份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地方是,温氏模式让部分养殖户成为创业者和潜在的农业企业家,这是温氏模式对社会、对农业、对农村很大的贡献,‘温氏模式’有可能成为农业企业家的孵化器,促使合作农户由单纯的生产主体逐渐成为市场主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近年监测全国3000家家庭农场,该所党委书记杜志雄指出,监测结果表明,很多家庭农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周边的小农户提供生产服务,逐渐成为市场主体。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曾在广东对温氏股份进行深入调研,在他看来,温氏模式是一种建设性的模式,不仅发展农业,也建设农村,还培育农民,且参与到村庄的治理,作为一种治理主体经营村庄,是最高级的企业下乡模式。
本文为中国大食品农牧产业战略转型顾问陈亮嘴老师的三农满意模式研究系列草稿,本文为系列14,内容未完待续。
第一次接受赞赏,亲,看着给啊
便民信息
更多推荐阅读